催眠兩大效果,帶給你療癒力量
平時我們過於仰賴大腦思考,而忽略了內心感受…
讓大腦理智關機,讓你有機會感受內心感性的聲音。很多時候你已設想過各種可能性,分析不同選項的優缺點,卻遲遲無法做決定。那是因為我們太仰賴大腦思考,而不擅長感受內心感覺。所以當利用催眠,放大你的內心感覺,你便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選的答案。
壓力就像一顆石頭,壓得我喘不過氣
會這麼形容是因為壓力是無形且抽象的,所以我們需要用譬喻法才能協助自己去感受壓力的大小與影響。催眠會放大你的聯想力與直覺力,讓你可以具體感受抽象的煩惱、想法、與情緒。當我請你具體想像那顆壓力的石頭,就會幫助你投射出壓力的大小及影響。
有些人會說,這顆石頭很大很重,壓在我的胸口/肩上/背上。石頭壓的位置不同,也是讓我們反思內心是如何看待壓力的(比起背著或扛在肩上,壓在胸口更體現出你被壓力影響的程度)。
再以煩躁的情緒為例。有些人希望透過催眠協助他改善情緒起伏。當真正進入催眠,只感覺到煩躁是一些在路上的小石子。數量不多,體積很小(就是那種 碎石子),輕輕一踢就離開道路了。從這樣的形容,我們就可以反思:其實這些煩躁的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微不足道,簡單處理就可以不被影響了。
在專業引導下,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自己的內心
催眠療癒過程中,語曦老師會反覆問你「現在是什麼感覺」、「想到什麼」、「感覺如何」,引導你掌握在催眠中的感受與直覺。還會問你一些擬人化或是具象化的問題,例如:「如果你的眼淚在說話,那你覺得它在說什麼」、「如果你的緊張是一個具體的物品,那會是什麼」,引領你感知內心的狀態。當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,會更清楚該如何做出選擇或改變,進而達成催眠的效果。
催眠就像潛水
催眠師就像潛水教練,你就像是初次潛水的學生。我會在過程中教你如何調整身體狀態,幫助你可以順利「自潛」潛入潛意識。就像是你去潛水是自己學習下潛,不是教練硬跩著你潛入海底一樣,催眠師也無法強迫或勉強他人進入催眠的慢速腦波之中。
催眠療癒就像VR遊戲
催眠療癒時,語曦老師會請你閉上眼睛。當你進入催眠的慢速腦波狀態之後,就好像是戴上VR眼鏡一樣,進入奇幻且未知的內心世界冒險。而語曦老師就像是VR遊戲的工作人員一樣,會在一旁確認你玩遊戲的人身安全,修正並排除故障與阻礙。我會不斷問你問題,來得知你的VR感受或內容,並運用專業讓你的感受可以持續延伸,走向對你最有幫助的方向,讓催眠為你帶來最大效果。
催眠就像健身
當催眠療癒結束後,還需要你持續練習催眠,協助延續催眠的效果。就像健身一樣,今天你請了催眠師當教練,幫助你訓練大腦肌肉。好不容易練成,開始感受到催眠效果後,還是要經常自主練習,才能維持大腦肌肉,讓催眠效果持續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