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:
催眠感覺:清醒、放鬆、專注
電視電影中的催眠,是「催眠表演」的領域。如同你曾經聽說過美國拉斯維加斯會舉辦催眠表演秀一樣,目的是表演,因此催眠時會展現出誇張且神奇的效果。但那些與催眠療癒不同,催眠療癒時,療癒內心的傷口才是關鍵。所以在催眠室裡,不會有那種「一彈指你就失去意識」的神奇場面。
催眠本身並不神奇,甚至很日常。催眠是一種透過自我對話,讓腦波變慢的方法。而每天,我們都會自發地讓腦波速度變慢,像光是閉上眼睛,就可以讓大腦枕葉區域的腦波變慢。相信大家都有做白日夢的經驗,當你很專注且放鬆的沈浸於內心世界的想像,你也就成功地讓腦波速度變慢了。
催眠只是一個方法,不是某種特定的感覺。讓我舉個例子,如果今天你要去101,你會怎麼去?走路、坐捷運、騎車、開車,從你的位置到101的路線有很多條,只是方不方便的問題而已。那催眠就只是交通工具,帶你前往慢速腦波與潛意識的方法而已。
催眠的目的是讓腦波變慢,那你若要評估催眠是否成功,應該是要衡量自己是否感覺到慢速腦波特有的感覺。很不巧的是,慢速腦波狀態的感覺很日常:清醒、放鬆、專注。基本上沒有多次經驗的話,是很難憑「感覺」判斷自己是否成功催眠,因為感覺實在是太普通了!
如何評估催眠是否有效?端看你的催眠目的
那到底該如何評估催眠療癒的效果?那就要看你的催眠原因與目的。
你今天期待透過催眠改善睡眠品質,那你衡量效果的指標應該是入睡時間。若你催眠是希望梳理家庭關係,那你可以衡量自己是否比催眠前更加釐清家庭關係。由此可知,「催眠的感覺」並不是一個有效衡量催眠療癒效果的指標。
前面提到,「催眠」本身是一種透過自我對話來放慢腦波的方法,而這個方法本身並不具備療癒效果。要能夠為你帶來療癒效果,端看催眠師的心理學素養。我因為本身是臨床心理師,受過心理學的專業訓練,因此從催眠前的會談、催眠引導,到結束時的討論,我都運用心理學技巧,協助你梳理內心的糾結與壓抑的情緒。透過引導,讓你看見自己的潛意識狀態,傾聽內心被壓抑已久的想法。
透過投射與想像,療癒你的內心。
深入潛意識,整理那些被我們壓抑的想法與情緒,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透過想像的投射。催眠裡,你所看到的畫面,都是內心的譬喻法,投射出你壓抑的想法與情緒。例如:壓力就像是一顆大石頭,壓在我的胸口上,讓我喘不過去。壓力被投射比喻為石頭,透過石頭大小,你可以更具體感受壓力對你的影響。了解壓力這顆石頭後,你就可以決定該拿它怎麼辦。
石頭可以砸碎,可以雕刻,可以做成水泥,有各式各樣的方法。這樣不同處理石頭的方法,也就會成為你因應壓力的間接方法。持續透過自我練習,練習在想像中處理這塊壓力大石,你就會找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因應壓力的靈感。
如果只是跟你討論壓力本身,是很難具體討論的。就像是有人問你「你的壓力有多大?」,不僅很難回答,我們內心也很難掌握壓力的本質。透過催眠,帶領我們進入慢速腦波與潛意識,我們就可以很直覺地將抽象概念投射成具體物品,幫助我們做觀察與改變,藉以達到療癒的效果。
催眠遺忘無法為你療癒內心的傷口
語曦老師拒絕幫客戶施作催眠遺忘。
透過催眠,為內心療傷,才能為你真正消除痛苦。
預約催眠諮商
加入LINE好友並告知想催眠的原因
將替你安排預約時間
每次催眠90分鐘3000元
週四至週六:14:30/16:30/19:30
初次催眠請提早10分鐘抵達
(填寫基本資料並了解權益)
取消或改期敬請提前訊息告知!
官方LINE ID:@805sahms
合作地點:五守心理治療所
新北市新莊區中港路五守新村35巷2號3樓
(捷運新莊站一號出口步行七分鐘)
